椰子油,為健康的食用油之一,是一種太平洋地區重要的傳統飲食,而擁有最佳品質椰子油的產地菲律賓,也是全球蔬菜油出口的龍頭,掌握了全球椰子油產量60%。幾千年來使用椰子油的菲律賓與印尼人民不但相當健康,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很低,且沒有許多現代人的慢性疾病發生。事實上,在椰子內有發現具有維持健康功能的脂肪酸存在,因此椰子樹又有「生命之樹」的美稱。
台灣人最常見的烹煮方式還是煎、煮、炒、炸為主,而且多數是使用植物油(例:葵花油),這是個很嚴重的錯誤,因為每一種油可耐熱的溫度都不一樣,倘若油超過了可耐熱的溫度就會開始冒煙變質,產生許多毒素,因此,在選用油品之前,必須先了解什麼是「冒煙點」。
各種油脂 冒煙點 適合的烹飪法
葵花油 107°C(225°F) 涼拌、水炒
菜籽油 107°C(225°F) 涼拌、水炒
大豆油 160°C(320°F) 涼拌、水炒、中火炒
玉米油 160°C(320°F) 涼拌、水炒、中火炒
冷壓橄欖油 160°C(320°F) 涼拌、水炒、中火炒
花生油 160°C(320°F) 涼拌、水炒、中火炒
芝麻油 177°C(350°F) 涼拌、水炒、中火炒
奶油 177°C(350°F) 涼拌、水炒、中火炒
豬油 182°C(360°F) 水炒、中火炒
椰子油(冷壓) 175°C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註:涼拌(<49°C/120°F),水炒(100°C/212°F),中火炒(163°C/325°F),煎炸(190°C/375°F)
買對的油、用對的方式烹飪,華人有喜歡大火炒菜的習慣,在上個表格中了解各種油脂的冒煙點後,可依不同的烹調方式選擇適當的油品。
如何選購好的椰子油?
四十年前,美國的實驗證明,動物餵食氫化過的椰子油之後,膽固醇增加,而且罹患心血管疾病,證明「氫化油是壞油」,而非當時科學家的結論「椰子油是壞油」。所以,氫化的椰子油,大家千萬不要購買,應選擇以冷壓製程的天然椰子油。
椰子油的好壞如何分辨呢?簡單來說,就是要分辨椰子油有沒有被精製或氫化。冷壓的天然椰子油,會保留椰肉的濃郁香味;而精製過的椰子油,應該沒有香味;氫化椰子油通常經過精製過程,所以也沒有香味。不過,有少數的未精製椰子油,因為煮沸過程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也會導致味道散盡,雖然沒有精製,但味道也淡化了。
所以在選購椰子油時,記住簡單的三個要點,就能購買到優質的椰子油。
1.色:清澈透明無雜質 2.香:天然濃郁的椰香 3.驗証:通過國內有機產品認證
你每日吃的脂肪,舉凡大豆油、玉米油、橄欖油及豬油,有百分之九十八至百分之一百含有長鏈脂肪酸,無論它是飽和或不飽和或是來自植物或動物。
椰子油是屬於中鏈脂肪酸,比長鏈脂肪酸小且不需胰消化酶或膽汁來消化。當他經過腸胃道時馬上被肝門靜脈吸收,直接輸入肝臟被用作燃料來源產生能量,因此中鏈脂肪酸就跳過了在腸壁裡和肝臟裡形成脂蛋白的過程不會在身體或血管裡形成脂肪堆積及堵塞動脈壁。
對於膽囊切除及患有消化道疾病和代謝病的患者、消化道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兒,以及身體機能衰退的老人而言,食用椰子油就不會因為脂肪難於消化而發生營養不良的狀況。
台灣患有肝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肝臟最大的敵人是病毒和自由基,椰子油的中鏈脂肪由消化道直接進入肝臟,可以使肝炎病毒失去活力,幫助免疫系統消除感染,更可以阻止自由基形成,以及阻止因酒精中毒所引發的自由基損害,防止肝臟組織壞死,甚至使得受損組織恢復正常。食用椰子油可控制病毒及自由基,進而保護肝臟。所以有肝病、B型肝炎、脂肪肝的人都可以吃椰子油。
母乳中的中鏈脂肪酸(月桂酸)提供營養的來源以及保護嬰兒免於感染,而所含的中鏈脂肪酸越多寶寶就越健康。ㄧ般母乳中月桂酸的含量只有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如果媽媽於一餐中攝取40克(大約三湯匙)椰子油,在14小時後乳汁中月桂酸含量會從3.9%增加到9.6%。
已有許多研究顯示,椰子油是治療眾多感染疾病的天然藥物。甚至包括愛滋病和SARS等嚴重疾病。
原文網址: https://reurl.cc/Ob6dNr
Kommentare